侯博瀚

艺术网站
网站首页 | 艺术简介 | 艺术展厅 | 艺术家相册 | 书画知识 | 名家点评 | 展览记事 | 访问大中华书画网
艺术简介
侯博瀚

        侯博瀚,1973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199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受教于霍春阳先生,幸得孙其峰先生指导,擅写意花鸟画,兼作山水。书法文词得益于明诠、柳原先生指导。资深艺术...(详细介绍)

中国书画动态 更多
·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在北京开幕
·【152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51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50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9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8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7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6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145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专场8】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4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3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2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1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40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9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8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6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5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第137期】大中华书画网公益微拍作品公告
书画鉴赏知识 更多
 
名家点评

抱常守一 力开新境

发表时间:2017/1/10 17:56:42    

                                                                 ——读侯博瀚的画   □张期鹏

     博瀚是一个典型的鲁西南好汉,高个子,壮身材,大嗓门,说话做事风风火火。所不同的是,他留了一头艺术家特有的长发,显得有些“逸气”。
     但他也没有飘逸到让人捉摸不定,敬而远之,他很真实。我们认识后不久的一天,他到我和几个朋友创办的垂杨书院喝茶。当时,书院还在草创阶段,有几面墙上光光的。博瀚突然说:“我给书院画幅画吧?就照着这面墙的大小。”我笑笑,未置可否。因为我们毕竟刚刚认识,况且那面墙还很大,足有五六米长呢。
    没想到,大约过了一个多月,他竟把画送来了,是一幅大幅国画,一棵枝叶舒展、生机勃勃的苍松下,茂盛地生长着梅兰竹菊,满纸生气,夺框而出。博瀚为此画取名“君子会芳”,说要与书院的气氛相协调。在我看来,倒更像是对书院的一种期许,或者说是书院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吧。博瀚说,这也是他的追求。
    是的,一个画家倘没有这样的境界和追求,没有真性情,那么他的笔墨功夫无论如何了得,也不过是一个俗物。回过头来再看博瀚的画,我似乎慢慢品出了其中一些独有的味道。
    博瀚的画有一种传统的文人气,题材多以青松、秀竹、幽兰、莲荷、紫藤、迎春、牡丹,甚至不知名的闲花野树为主,画面疏朗,用笔简洁,色彩淡雅,既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又暗暗散发出不合流俗的格调风骨。他于画面上常题的“幽香无染”“吾道不孤”等,也隐隐透露了其心志与追求。若论传承,可能与他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受业于著名画家霍春阳先生有关。霍先生是公认的耽于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画家,其淡远冲和、妙造天籁的绘画境界为人称道。如果再向前追溯,则可看出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影响。这与博瀚的性格似不相类,然仔细一想,热情慷慨亦是赤子之心的流露,这样的人内心常常是单纯明净的。他的外表是一团火,胸膛里却是一颗沉静、超脱、纯粹的“文心”。大概只有这样,才显至情至性,才有可能真正触摸到古人“素以为绚”“绘事后素”的本真境界。
    我读博瀚的画,就从中读出了他的这种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正如他的老师霍春阳先生所说:“他没有被思潮所利诱,没有被创新所蒙蔽,他以平常心来得清净心,以大视野来坚定自己的方向,以品味和情感来营造艺境,坚持打通传统与自然的法门,不断地深入进取。”博瀚对当下的文化乱象,尤其是中国画的文脉断代也是忧心忡忡,并把这种忧虑化作对自己的警惕,自觉地以文化传承为基础,以道德修养为标尺,努力去追求艺术的真谛。因为十年从事艺术媒体生涯的经验,让他自然地在一个大的视野下对艺术发展规律和走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当今艺术家的生活被现代社会信息所保围充斥,其作品不缺乏现代性,缺乏的是古意。缺乏的是古人治学为艺的朴素理念和抱常守一的精神追求。元代赵孟頫曾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这些话于今更是振聋发聩的提醒。
    但博瀚可不是一个泥古不化的人。他在尊重传统、谨记古训的同时,也“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努力赋予画作时代气息。我们都认为,所有的艺术创造,不论是绘画还是文学,还是戏剧、曲艺,都得找到自己的传统之“根”。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必须推陈出新,破茧成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融入时代精神,彰显个性色彩。从这角度入手,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李可染《万山红遍》、关山月等的《江山如此多娇》,以及齐白石生机盎然的花鸟画。因此,绘画绝不单纯是一种笔墨技巧,更是一种心灵反映和精神投射。当然,我们无意将博瀚的画与这些史有定评的大家相比,但前辈的标杆和引领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我们还觉得,所有艺术创造的价值都在于差异。与前人不同,与他人不同,甚至与此前的自己不同,才会在追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为所有的艺术创造都害怕重复,重复只是一个练笔的过程。著名作家张炜从《古船》开始,30年间写了20部长篇小说,没有一部是重复自己的,他也因此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巨人。绘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可惜的是,现在不少画家受市场影响,经常自觉不自觉地画那些“重复”的作品,让创造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技巧,很是悲哀。
    我所读过的博瀚的画不是很多,但我觉得他画每幅画都是用心用情的,都不忘传统并力开新境,这让我从内心里赞佩。这也正是他的希望和潜力所在。

 


 
 
将该展厅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我的展厅
戴都都艺术官方网站 国际席位号:784